4月25日下午,我院邀请日本广岛修道大学张南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亚菲教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李勇教授分别围绕“国际资金循环视角下的中美贸易脱钩策略挑战”“长三角城市群供给侧排放核算及减排路径”“中国式现代化统计测度”做了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副院长周银香教授主持,五十余位师生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首先,张南教授从国际资金循环(GlobalFlowofFunds,GFF)概念及所其所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入手,介绍了中美储蓄与投资的不均衡现状,并认为出现资金流向变化的根源是实体经济。张南教授进一步用数据揭示了中美之间GFF的镜像关系(即资金交互趋势正好不同),并分别从中国和美国视角解读两国针对中美贸易逆差的外部调整方法。针对已有的中美贸易间GFF结构性问题,张南教授通过编制全球资金流量表(即Globalwho-towhommatrices,W-t-W)展示国家之间的资金流向,并应用金融网络将资金流向可视化,突出网络关键节点与路径。此外,为应对美国债务风险,张南教授通过债务扩散矩阵模拟了中国减少甚至停止购买美国债务对我国的影响。
随后,王亚菲教授结合当前广泛关注的“双碳”目标,介绍了碳排放核算方法、城市层面多区域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并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展示相关核算结果,最终从核算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在当前“双碳”目标的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等背景下,王亚菲教授基于部门或区域在产业链不同位置的重要性分别从生产侧、需求侧以及供给侧三个角度对碳排放核算方法进行了介绍。同时,王亚菲教授强基于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三种碳排放核算结果,提出关注碳排放重点城市,加快产业体系转型等对策,并提出可进一步识别不同核算角度下的具体供应链排放,从而聚焦碳排放具体生产环节。
接下来,李勇教授分享了其对于统计学的认知,认为统计学与数学是有实质性差异的,统计学可与任何学科结合,既可成为社会科学的定量化研究方法,同时也是自然科学探索的有力工具,由此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统计测度问题。李勇教授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背景梳理及五大特点、本质要求、战略步骤等内容的介绍,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统计测度应着眼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同时,针对中国式现代化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李勇教授就其重点内容、关键环节及薄弱环节等展开进一步介绍,最终将高质量发展落脚于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目标。
在学术讨论环节,与会师生就我国直接投资较低、我国投资回报率较低、三种碳排放核算方法中何种方法最优等问题与专家们进行深入交流。本次学术盛宴对与会师生后续学习与科研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研究思路,同时也激发了师生们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开展研究工作的热情。